讹谬(miù):讹误错谬,多指文字、训读方面的。
绀(ɡàn):天青色,深青透红之色。
镬(huò):无足鼎,古时用来煮肉及鱼、腊肉的器具。
镮(huán):环,泛指圆形物。
专辄:专断,专擅。
有人问道:“《东宫旧事》为什么把‘鸱尾’称为‘祠尾’?”回答说:“《东宫旧事》的作者张敞是吴郡人,不注重考察古事,随意记录史实,顺随民间时俗的讹传误说,伪造文字罢了。吴地的人称‘祠祀’为‘鸱祀’,所以张敞用‘祠’来代替‘鸱’字;把‘绀’读成‘禁’,所以用‘纟’字旁加‘禁’来代替‘绀’字;把‘盏’读为竹简反,因此用‘木’字旁加‘展’来代替‘盏’字;把‘镬’字读成‘霍’字,因此用‘金’字旁加‘霍’字来代替‘镬’字;又在‘金’字旁加‘患’造‘镮’字,在‘木’字旁加‘鬼’作为‘魁’字,在‘火’字旁加‘庶’作‘炙’字,在‘既’字下面加‘毛’当作‘髻’字;金花则在‘金’字旁加‘华’字,窗扇的‘扇’字则是在‘木’旁加‘扇’:像这样的例子,主观臆断的成分很大。”
又问:“《东宫旧事》‘六色罽?’,是何等物?当作何音?”答曰:“案:《说文》云:‘莙,牛藻也,读若“威”。’《音隐》:‘坞瑰反。’即陆机所谓‘聚藻,叶如蓬’者也。又郭璞注《三苍》亦云:‘蕴,藻之类也,细叶蓬茸生。’然今水中有此物,一节长数寸,细茸如丝,圆绕可爱,长者二三十节,犹呼为‘莙’。又寸断五色丝,横着线股间绳之,以象莙草,用以饰物,即名为‘莙’;于时当绁六色罽,作此莙以饰绲带,张敞因造‘纟’旁‘畏’耳,宜作‘隈’。”
罽(jì):一种毡类毛织物。
莙(jūn):一种水藻。
《音隐》:书名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有《说文音隐》四卷。
蓬:杂乱、松散的样子。
绁(xiè):拴,缚。
绲(ɡǔn)带:以色丝织成的束带。
又问道:“《东宫旧事》中提到的‘六色罽?’是什么东西?应该读成什么音?”回答说:“据考证: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‘莙就是牛藻,读音如“威”字。’《音隐》中注的音是:‘坞瑰反。’就是陆机所说的‘聚藻,叶子像蓬草一样’的那种植物。再者郭璞注的《三苍》中也说:‘蕴是藻类的一种,叶子的形状细长,上面长着松散的茸毛。’现在的水中生长着这种植物,一节枝茎约几寸长,细细的茸毛像丝一样,随着水流回环缭绕,十分令人喜爱,长的有二三十节,仍然称为‘莙’。另外,将五色丝线截成一寸长,横着加在线股中编成绳子,做成莙草形状,用来装饰物品,这种丝织物就称为‘莙’;那时候应该是编结六色的丝毛,做成这种莙来装饰丝带,张敞就因此造了‘纟’字旁加‘畏’的字,其实应该是‘隈’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