涂同“途”道路这里指途径贾(ɡǔ)诚出卖忠心鬻(yù)言出卖
涂:同“途”,道路。这里指途径。
贾(ɡǔ)诚:出卖忠心。
鬻(yù)言:出卖言论。
不赀(zī):不可计量。
严助、朱买臣、吾丘寿王、主父偃:皆汉武帝时人,曾显贵一时,后皆死于非命。
狂狷(juàn):激进与拘谨保守,因为二者皆偏于一面,后泛指偏激。狷,洁身自好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子曰:‘不得中行而与之,必也狂狷乎!狂者进取,狷者有所不为也。’”
愆(qiān)尤:过失,罪咎。
向君主上书陈事,这种风气起自战国,到了两汉,流行更广。推究它的体制:指责君主的过失,这是直言不阿的一类;直言群臣的得失,这是诉讼的一类;陈述国家政策的利弊,这是属于对策的一类;带着个人感情进行褒贬,这是游说的一类。总的来看这四种情况,都是出卖忠心以求高官,出卖言论以求厚禄。这种上书有的不但不能带来丝毫利益,反而会因君主不理解而招致困厄,即使侥幸打动了君主的心,获得当世采纳,起初得到不可比拟的优待,最后也往往招致难以预料的杀身之祸,像严助、朱买臣、吾丘寿王、主父偃之类的例子有很多。优秀的史官之所以记录这些,是取其狂狷耿介,敢于评论时政得失罢了,这不是士大夫君子和遵守国家法度的人做的事。我们现在看到,凡是怀才抱德的君子都耻于上书言事。趋赴宫廷,向君主上书言计的人,大都是些腹中空空,学识浅薄,自命不凡的人,他们上书陈述的不是处理国事,有关大局的道理,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,十条建议中,没有一条值得采纳,纵使有那么一两条合乎时务的,也都是君主已经认识到的,不是不明白,只是担心知道而不能实行。有的上书者被人揭发怀有奸情私谋,与人当面对质,他们因为事情变化无常,反而畏惧自己的罪过;君主对外为了维护朝廷的声威教化,或许会对他们加以包容,这些都是侥幸之辈,不足以和他们为伍。
谏诤之徒,以正人君之失尔,必在得言之地,当尽匡赞之规,不容苟免偷安,垂头塞耳;至于就养有方,思不出位,干非其任,斯则罪人。故《表记》云:“事君,远而谏,则谄也;近而不谏,则尸利也。”《论语》曰:“未信而谏,人以为谤己也。”
匡赞:匡正辅佐。《南齐书·王晏传》:“隆昌以来,运集艰难,匡赞之功,颇有心力。”
就养:侍奉,奉养。
《表记》:《礼记》篇名。
尸利:是指身居官位接受俸禄而无所作为。语出《礼记·表记》:“事君,远而谏,则谄也;近而不谏,则尸利也。”孔颖达疏曰:“若亲近于君而不谏,则似如尸之受利禄也。”
谤(bànɡ):诽谤,毁谤。文中所引出自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子夏曰:‘君子信而后劳其民。未信,则以为厉己也。信而后谏,未信,则以为谤己也。”